提到百年渔村,以鲜蚶闻名全马的双溪由渔村不可不提。这座位于瓜拉雪兰莪县的渔村,历史可追溯至1888年,早年以养蚶业闻名全国。
双溪由的名字源自雪兰莪河的一条支流“Sungai Yu”。这条流向马六甲海峡的河流呈 “U型” ,便称为 “Yu” ,因而取名“双溪由”。
如今,双溪由渔村大约有120户人家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渔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捕鱼业,最辉煌的时期则是蚶养殖业,曾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鲜蚶供应区。
漫步在双溪由渔村,传统的渔村风貌依然显现。村民们常在自家院中晾晒咸鱼、虾饼和虾米等美食。此外,村内涌现出许多新兴产业,包括加工厂、海鲜餐馆、鱼货批发市场和民宿等;最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则是天空之镜和壮丽的落日余晖。
在接受《雪兰莪媒体》的采访中,双溪由渔村村长黄跃前安排了与村委成员吴秀慧、张伟佺、陈玟輮的对话,他们分享了与双溪由渔村的故事和回忆。

昔日出入全靠渡轮
双溪由渔村早期交通不便,村民们上下学都需依赖渡轮。一旦错过渡轮班次,必须绕过一座大山而行,得耗时1小时以上。
早期的瓜雪与双溪由之间并没有桥梁或道路,河道是主要的交通管道。大部分双溪由渔村的村民一般上都在瓜雪中学上学,上下学的唯一代步工具就是渡轮。
最早的渡轮班次在清晨约6时30分出发,村民得提早到码头等候。如果错过了,就只能绕远路,经过八丁燕带,既远又费时。
村委们笑谈,这些上下学赶渡轮的故事,都是从父母口中得知的。

芭头与芭尾串门为乐
芭头与芭尾不分彼此,村民们在 “早餐街”串起门子! 村民习惯将双溪由称为“芭头”,而紧邻的巴西不南邦渔村则称为 “芭尾”。这两个渔村沿河而建,外人往往难以分辨两村的界线,但村民们资源共享,关系融洽。
村民们的早餐聚集地是位于村内大街的“早餐街”,这里几家传统咖啡店连成一片,食物可以相互点送,村民们也不必担心遭受老板的白眼。
村委们表示,“早餐街是村民的主要聚集地,食物种类丰富,选择多样。”
除了早餐街,渔村的夜晚同样热闹。沿河而建的18家海鲜餐馆几乎皆由当地村民经营,旺季时几乎座无虚席。
村民们自豪的说道:“尤其是明虾,号称全马第二好吃!”

逐渐消失的“蚶村”光环
由于位于河口沼泽地的有利位置,双溪由渔村自1995年起兴起养蚶业,并于1998年成为全马最大的蚶产区,甚至曾出口到国外,因此获得了“鲜蚶之乡”的美誉。
黄耀前在从事旅游业之前,曾以养殖蚶为生。他回忆起当年的丰收,声称一天甚至可以生产超过百包蚶,每包约70公斤。
“瓜雪当年是国内蚶源的最大供应商,而双溪由的蚶更是国内最顶尖。我们的蚶品种最好,无论是口感还是新鲜程度,都无人可超越。我们从蚶苗阶段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。”
然而,随着年轻人不愿出海、靠海找吃难、人口逐渐外流以及土地变质等因素,该渔村的养蚶业逐渐式微。
“曾经风光的时光如今似乎已成往事,养蚶已变得愈加困难。若依然全力投入养蚶业,就等于把钱抛入大海中。”
